周碧君,女,教授,汉族,无党派人士代表。1982年3月毕业于原贵州农学院兽医专业,1983年至今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执教;她从教以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贵州大学先进教师” 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
一、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灵魂的塑造与其他工程师和雕塑师不同,因为灵魂是复杂而又容易变化的精神现象,培养人作为一项工程,就需要教师严格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又要根据具体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精雕细刻,倾注心血。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先自我雕刻和不断完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周老师感到肩负的历史责任是何等的重大和庄严。新的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创造知识,为我省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作出贡献。随着教育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与人材培养工作更为重要,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 充满师爱
教育就需要师爱。如何体现师爱:首先是尊重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对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包含对学生的个人选择、个人独立的观点、个人的爱好等的尊重。如在课堂,周老师经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勇于表明自己观点,造就一个和谐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思维,多方引导学生,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进行重复讲述。其次是理解和宽容。理解是教育的前提,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不要只限于50分钟上课讲授,课后经常深入到同学中间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内容、速度快慢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以便能即时调整,将更新更多的知识传受给学生。
(二) 做课堂教学中的“演员”
老师不是演员,但与演员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肩负着教育人、塑造人的重任。在课堂上,学生为什么睡觉?为什么看小说?为什么讲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激情的讲课,虽然是用多媒体上课,但不是坐在计算机旁讲授,这样无肢体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即使面对面,也是背对背。周老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肢体语言能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使学生通过视觉加深印象,获得更多知识信息,使“教”和“学”产生共振,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老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周老师有时就教学或教学以外与之相联的问题提问学生,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这时她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深化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理性、独立地思考。她经常查询国内外相关资料,增加本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用大量图文并貌资料补充到教学实践中,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老师。
(四) 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做到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周老师言论进步而不消极,在学生面前不讲影响学生发展的消极言论,坚持党的基本教学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做到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作为一名好老师就首先应该做到。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东西,任何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行动是无声的教育。比如说:如果一个老师上课迟到、早退,那怎么去教育迟到、早退的学生。
老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她时常告诫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要有一桶水,在现代知识聚增,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的这“一桶水”还必须经常更新。她所讲授的《畜牧微生物学》和《禽病学》等课程既有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又有专业学科的内容,本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经常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融合到教学中去。从个人知识结构分析,知识总量越大,知识增长速度越快,这些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重要。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培养新型有创造性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五)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在现代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从权威与服从向互相合作的关系转化。这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如果无视学生的存在,只顾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不顾受体的感受,是一个失败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她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常用“我讲清楚了吗?”这种方式询问,这样可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师将教学效果归因为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而不是仅仅责怪学生不认真听,理解能力太差之类的问题。
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直接走向社会,那么社会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对于各类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各界的反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无论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都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而后者显然已成为公民从业上岗的普遍性要求。在教学中她时常抽出时间与学生交流现在各企业、各农场、各单位需要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
(六) 实验技能培养
她所从事本学科的实验项目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形态学观察的实验项目需亲自动手制作样本片,观察菌体的形态特征,染色反应,排列方式等。验证性的实验项目需制备各种培养动手的机会。为了验证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多年来她们坚持实行实验考试考核制度,逐一对基,生化试验管等,以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更是需学生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的完成,对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尽量分成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占该生本门专业课期终成绩的20%。形态学观察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绘图;验证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回答原理和操作程序;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析结果并做出结论。2007年指导本科生进行贵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申报和实施,2007年指导研究生进行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山羊痘检测试剂盒的研制》申报和实施,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上得到了提高,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研论文多篇。
二、主要成绩
周碧君教授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是贵州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点动物传染病研究方向的骨干,长期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针对贵州省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主要开展畜禽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免疫监测和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对口蹄疫、羊魏氏梭菌病、山羊痘、仔猪大肠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鸡新城疫、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主要动物疫病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
(一) 教学工作
1、教学任务:曾执教5个专业的7门本科生课程和1个预防兽医学硕士点的4门研究生课程。累计完成教学任务3054学时(2002年~2009年),年均432学时。
2、本科毕业实习:指导本科生毕业生产实习17人,完成毕业论文17篇(2008级任广辉被评为贵州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研究生培养: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完成硕士学位毕业论文8篇(2002届李海阔被评为贵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参与培养研究生19名。
(二)科研工作
1、科研课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贵州省“八五至十一五”动物传染病研究重大专项、省科技攻关、省长专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厅兽医专项、贵阳市科技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
2、获奖情况:主持和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08和1996年)、三等奖5项(2007、2006、2005、2001和1999年) 和贵阳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7年);主要参加的4项省级科研课题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验收鉴定(2005年3项、2006年1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参加的1项市级科研课题由市科技局组织专家验收鉴定(2006年),研究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3、论文和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参与编辑全国高等农业院校21世纪教材3部,共计10万余字。